您的位置:求问网 > 杂谈 > >正文

​解读一枚奇特精美的“借口钱”

摘要解读一枚奇特精美的“借口钱” 这是一枚奇特精美的花钱,面文是由“隹”、“五”、“矢”、“止”四字,按右、上、左、下的顺序,共同借用方穿作为“口”部而组成“唯吾知足”...

解读一枚奇特精美的“借口钱”

这是一枚奇特精美的花钱,面文是由“隹”、“五”、“矢”、“止”四字,按右、上、左、下的顺序,共同借用方穿作为“口”部而组成“唯吾知足”四字(图1),故称“借口钱”。此钱构思巧妙、匠心独具、极富创意,在众多花钱中很难找到由其他文字组成的“借口钱”了。

“唯吾知足”花钱至少有六七个品种,大小厚薄形态各不相同,面文虽均为篆书,但在风格构形上各有千秋;背面除光幕外,尚有合背、纫佩、福禄寿喜、藏泉行布及满文“太平”等字样。连日本也有仿造,但他们把“隹”字写成“未”字,成为“味吾知足”了,不知是何意?在诸多“唯吾知足”花钱中,以背“纫佩”最为著名,语出《离骚》:“纫秋兰以为佩”。纫,连缀。佩,佩饰,比喻对别人所施的德泽或教益,铭志不忘。

在古文中“唯”与“惟”通,属虚字。“知足”是我国传诵的为人处世理念和修身养性的箴言。《老子》第四十四章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”、“祸莫大于不知足”,意为克服无止境的欲念,就会避免羞辱;走路知道适当休息,就不会精疲力竭,老子认为人的要求与行为都必须恰如其分,不能超越自己应该和可能的范围。没有任何灾祸比贪得无厌带来的灾祸更大。先哲的睿智之言成为古今达人信奉的金玉良言。在物欲横流的今天,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但有人认为此钱系清代天地会联络用的暗语钱,应释为:“天知、地知、我知,足矣!”可是天地会是反清复明的秘密社团,为何在有的“唯吾知足”钱背文中会使用满文呢?民间私铸品能铸出如此精美的钱币来吗?但这种创造性思维还是值得肯定的。

笔者集藏一枚“唯吾知足”钱,颇具特色,“隹”字(短尾巴的鸟)被设计成一只振翅飞翔的短尾鸟形,颇具象形性,这是显别于其他“唯吾知足”钱的。背文为楷书直读“藏泉行布”(图2),“泉”字一捺短了一截,似乎不像是铸造上的缺陷,是否隐含玄机?在地张上还有逆旋读“当百文用”四个小字。

“藏泉行布”语出汉代学者郑玄:“布,泉也。其藏曰泉,其行曰布,取名于水泉,其流行无不通。”《辞源》:“古代泉与布并为货币,故统称货币为泉布,布也就是泉,一物而两名。”“藏泉行布”可释为:储藏财物就是我,它因为可以流通才称为钱。其基本精神是劝人要爱惜财物,厚德载物。积储财物就是钱,把钱流通起来用到适当地方去,才叫做钱。

“当百文用”可释为一文钱要当百文用,意在强调节俭乃聚财之道,古有“节俭即丰年”、“俭则常足,侈则常不足”之谚。背文与面文互为呼应,背文是对面文的演绎。但泉友曰:“此钱既可作花钱,也可作百文钱流通,古代花钱中兼作流通钱也是有的。”好极!这种独立思考精神是值得钦佩的,对文意有争议是好事,说明此钱具有考证价值,而花钱收藏重在考证图文的意义,考证解惑是收藏的一大乐趣。

此钱外径57毫米,厚2.5毫米,重40克,黄铜质,材质细腻精良,钱文清晰深峻规整有神韵;穿口方正干净,地张平整,黑漆古包浆老结,磨损自然,是晚清江苏官炉所铸的花钱,俗称“苏花”。此钱精工细作、精美可鉴,钱文秀丽遒劲,文意佳,富有哲理性,是一枚饱含人生智慧,可作为格言品位的不凡花钱。《中国花钱图典》有此钱的拓本,定为三级。笔者所言仅为一己之见,诚望藏友各抒高见,以集思广益并活跃学术气氛。

什么是收藏?“收”的是朋友,“藏”的是友谊。什么是玩藏?“玩”的是东西,“藏”的是心态。玩玉说简单,其实也不简单,简单与否往往在乎一心。收而不研者俗,藏而不鉴者傻,以藏学师者德,以藏悟心者美,以藏缘友者雅,以藏养藏者富。不懂装懂者丑,强为人师者陋,心怀嫉妒者坏,冒充高深者庸,呵呵一笑者高。寻一件精品,得一世情缘。乐哉!收藏古玩决不能盲目行事。作为收藏者,一定要虚心好学,通过书籍、网络等全方位地了解收藏,向有实践经验的“泉友”求教,提高自身鉴别的能力。收藏者一定要“量入为出”,不要把收藏当做发财的捷径。“收藏有风险”,要以积蓄的多少来决定收藏的层次。要享受收藏的过程,培养正确的收藏心态。 “玩”是收藏的最好心态。

标签:

推荐阅读